|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梦如幻流连忘返 云南元阳观最美哈尼梯田

[複製鏈接]

78

主題

1

好友

532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1-11-30 22:35
  • 簽到天數: 359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3
    貢獻值
    25
    金錢
    1577
    威望
    532
    主題
    78

    回文勇士 簽到勳章 文章勇士 中學生 簽到達人

    樓主
    發表於 2012-6-24 21:21:05
    观美景如哈尼梯田,观者仿佛也化入其中,成为一景。王国维曾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时,驻足哈尼梯田,真不知梯田与我,哪个更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哈尼有梯田而不显。据《尚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就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国际哈尼族文化研讨会的召开才使得哈尼梯田及其梯田文化名扬天下。哈尼族人生存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梯田成为水稻种植的主要存在形式,而这正是哈尼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赶节去——“十月节”哈尼妇女赶到乡上参加“长街宴”。陈建伟/摄
      绘画梯田
      都说是江山美如画,引得英雄竞折腰,可到了哈尼梯田,才真正领略到了那种如梦亦如幻的美是怎样地让人流连忘返的。驱车千里来到云南省元阳县,不拘什么时间,一个人信步走来,眼睛所到之处皆如画般梦幻。
      登高望远,梯田磅礴,山林茂密,江河蜿蜒,却不乏生活气息,土瓦房、土掌房、封火房、蘑菇房、闪片房、茅草房点缀在这景中,若隐若现。垂直空间上林寨-田-河次第分布,水平空间上耕地和林地占有绝对优势并保持均衡,这梯田、泉溪、雾霭就那样随意地摆放着,因时因地,无意间便幻化成万幅美景,美不胜收。
      再看这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而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少女的连衣裙穿在了山坡上,还不时变幻色彩以吸引注目的眼光。


    游客流连于哈尼梯田之上。叶胜明/摄
      音律梯田
      在广西龙脊梯田、云南哈尼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菲律宾伊富高梯田四大梯田中,哈尼梯田是开发历史最为悠久的梯田,而哈尼先人仿佛深精音律般在开发之初就刻意赋予梯田自然的韵律。哈尼梯田主要分布于海拔200米~1800米之间,其中800米~1600米之间的梯田最为集中,连片的梯田级数可达5000余级。梯田总面积达60余万亩,光是元阳县就达约17万亩。一望无际的梯田此起彼伏,随着光照、季节的不同,奏出一曲曲和谐之音。
      朝阳初升,阳光驱散晨雾,薄薄的金光穿过重重白云,落在层层梯田上面,远处水雾缭绕,鸡犬之声相闻,新的一天扑面而来。傍晚余霞成绮,连片的梯田如浩瀚的大海,节奏起伏的波浪静在山上,仿佛是在等待一双赏识它的慧眼。不仅如此,伴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梯田的风光也迥然各异。春夏时节,层层梯田碧波荡漾,一浪盖过一浪,映照着蓝天白云,分外可爱而又生机勃勃,让人心底为之一颤。一入秋,梯田就换了一番景象,稻浪翻滚,收获的喜悦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不经意间泄露了那份欣慰与满足。隆冬时节,梯田也不辜负人们的众望,满山满坡的水波荡漾,像掉落在山坡上的一面面镜子,照见冬季里难得的光彩,难得的干干净净。

    哈尼梯田美景。黄进/摄
      建筑梯田
      自然景观的美好总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哈尼梯田却生动地阐释了哈尼先人的匠心独运,连大自然都自叹弗如。层层梯田沿着蜿蜒的山势铺展开来,视觉所到之处,延绵不绝,层层叠叠难以数计,由山脚直逼山顶,由此处接连彼处,规模宏大,气势如虹。一座座“田山”依势而成,毫不矫揉造作,自成一景,又与山林、水溪相映成趣,别有一番味道。但哈尼先人在创造梯田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了寻求美食——水稻!
      作为农业景观,哈尼梯田首先是作为产出性的用地,给人们提供衣食之源,才使人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古往今来,具有生产性的土地往往会让人感到愉悦,尤其是可持续性的农业景观,它的功用和产出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而它的存在本身又构成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人的价值,当我们看到这些土地时,由心而发的愉悦感是无以复加的。哈尼梯田里精心维护的稻田、沟渠和作物,无一不闪耀着美的光辉,激发起人们的赞叹和欣赏之情。
      哈尼人把梯田当做建筑来构造经营,梯田带给哈尼人的不光是粮食,还有根据稻田不同生长阶段而设立的各种节日,使得哈尼成为自然和谐美丽的家园。坡度在20度以上的山丘是不适宜耕种的,但聪明的哈尼人却发明了一系列梯田耕种技术,愣是把水稻种到了山上。在开筑梯田时,哈尼人先要精心选取不怕风吹且向阳、平缓、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开成台地,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放水,使其成为稻田。然后又将代表各家不同权益刻度的横木安放在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来调节各家各户的用水量,经过开沟挖渠、用工投入、沟权所属、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一系列的步骤,哈尼梯田逐步成型并渐成规模。勤劳的哈尼人通过雕塑大地,赋予了梯田无与伦比的美学意义。



    李学东/摄
      人文梯田
      哈尼梯田见证了持续1300多年的、成功的山地开发实践,以可持续田的开垦看作是接受着神的眷顾,这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梯田、灌溉系统和种感恩之心而非征服之气,使得梯田村寨,巧妙协调地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灵妙非凡,而梯田分布又与哈尼族的系统,是山区环境中人类聚居和土地居住区域合二为一,人与自然在这里利用的杰出范例,反映了基于慎重使得到了和谐共生。用自然资源的人类与环境长期互动的哈尼人的每个节日都对梯田有过程和成效。歌颂之音,每项活动都是对梯田的感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绿色发展恩之语。农历二月“开秧门”,春耕中,哈尼先人筚路褴褛、栉风沐雨才种植,播下希望;六月“苦扎扎”,创造了村寨梯田友好相处、和谐发展预祝丰收,人畜康泰;八月“尝新的特有生存方式。它蕴含了哈尼人对节”,以庆丰收,共享美食。在节日大自然的深刻认识与把握,是哈尼人的盛宴里,哈尼人通常身着传统服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世代繁衍的物饰,黑色土布制作的宽松的长衣长质载体,更是哈尼族的文化之魂和精裤,载歌载舞,隆重而又虔诚。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2-6 01:55 , Processed in 0.01264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